預制菜一頭連著種植業、養殖業,另一頭連著餐飲業和居民消費,是典型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大”產業——
共話預制菜 開啟新未來
本報記者 迪威娜
6 月 19 日,“2023 全區預制菜產業發展交流講座”如期舉行,會議匯集行業專家學者、各盟市主管單位、企業家代表,共同探討內蒙古預制菜產業發展機遇與面臨的挑戰,破解產業發展難題,加速產業標準化與高質量發展。從技術、標準、貿易、資本等多個角度解析了預制菜行業面臨的機遇與障礙,為產業協同發展與高質量進步明晰方向。
源頭梳理
探索品牌建設有效路徑
上海交通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教授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鐵丁主講中央一號文件“發展預制菜”政策解讀及品牌建設思路,從源頭梳理預制菜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探索品牌建設的有效路徑。
鐵丁認為,中央一號文件的工作重點是指導“三農”工作。把預制菜寫入其中,意味著我們要從全面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高度來重新認識這一產業。顯然,預制菜不只是一門“生意經”,而是“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橋梁紐帶,是農產品價值更大化、農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具有全局性的社會價值。通過“市場發力 + 政策加持”,預制菜將迎來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只要我們錨定目標,不斷拓展領域、豐富內涵、提升效益,預制菜一定會成為引領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預制菜行業是農業供給端滿足消費升級的產物。行業上游鏈接農業產業,下游鏈接餐飲消費。預制菜的發展一方面帶動了農產品初加工產業的轉型發展,提升產業附加值,另一方面也拓寬了農業銷售渠道,帶動農業經濟發展。
未來預制菜品牌的四大趨勢是從“成本邏輯”到“價值邏輯”:預制菜一端連鄉村振興,一端連著消費變革,只有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才能擺脫簡單“工業產品”的“成本邏輯”,轉變為“價值邏輯”;從“重視加工”到“重視風味”:預制菜不僅僅是傳統的罐頭食品,更多考慮貯藏時間,隨著技術進步、冷鏈技術的發展,從重視“基礎品質保持周期”,變為注重“專業風味保持周期”;從“品類模式”到“科技模式”:預制菜是加工即食食品圍繞食材、品質、風味的升級,優秀的預制菜品牌,會更加重視某一品類或某幾個品類單品的研發,注重新科技的應用,傳統的大而全、低品質的加工模式會失去競爭力;從“渠道為王”到“社群為王”:產品的目標消費者選擇,會改變大流通渠道的渠道戰略,以新連鎖餐飲、便利店為主的社群渠道體系,會成為預制菜的核心主力戰場。
新起點
推動預制菜產業邁上新臺階
“內蒙古的預制菜,走向了快速健康發展的新時代?!眱让晒抛灾螀^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會長郎立興介紹,今年以來,由自治區農牧廳主導,協會配合,組織 400 人的隊伍,到武漢參觀考察學習,預制菜開始深入人心。目前出臺的《內蒙古自治區關于推動預制菜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2023—2025)》,為這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政策和行動的方向和目標。自治區農牧廳建設了制作預制菜與精品食材的展覽館,這些都為預制菜的發展與活躍提供了基礎的保證。我們先后到福建、廣東、湖北、遼寧、西藏,還深入到興安盟、呼倫貝爾市、呼和浩特市、烏海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等地進行廣泛深入的調研。摸清了大宗農畜產品的產量和分布,結合國內市場,對于預制菜的重點發展目標和方向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比方說對牛羊肉的轉化,對牛羊肉副產品的打造,對馬鈴薯產業鏈條的打造,對特色小吃的打造,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郎立興介紹,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整個行業小而散、品牌效益不明顯、觀念滯后、重視程度不夠。另外,需要盡快改善投資環境,基礎設施需要大力加強,尤其是供應鏈方面存在的問題比較大,生產配套的半徑太大,冷鏈運輸滯后,物流成本太,研發力量不足,缺乏像樣的研發機構,同時專業力量和專業人才不足。
郎立興表示,預制菜產業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大事,牽一發而動全身,需從“抓項目”“抓人才”“抓品牌”“抓爆點”“抓供應鏈建設”等 8 個方面開展工作,實現從農業產品經濟邁進工業食品經濟,最后進入到美食商品經濟。
乘勢而上
加快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包頭市將強化“三產協同”,打造預制菜全鏈條發展。堅持城鄉統籌、三產融合以預制菜為連接點,帶動一二三產業協同高效、一體化發展形成從農田到餐桌的完整產業鏈條;突出“三項支撐”,構建政策支撐體系。明確預制菜產業發展方向,逐步構建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撐體系,在新階段發展中可預測、有保障、穩增效;加快“三力提升”,形成預制菜高質量發展態勢。推動產業規?;?、集約化、工廠化發展。
烏蘭察布市建立“北京企業 +烏蘭察布資源”“北京市場 + 烏蘭察布產品”的合作模式,吸引宏福農業、凱達等一批北京企業帶著項目、帶著資金、帶著技術落戶烏蘭察布,提升農牧業組織化程度、拓寬農畜產品銷售渠道。依托農博會、展銷會、對接會等各類產銷對接平臺,開設烏蘭察布市預制菜產品品牌專區,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加速推進烏蘭察布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從田頭到舌頭”“從牧場到餐桌”的快速轉變。
依托“原味烏蘭察布”區域公用品牌,引導預制菜企業產品入駐原味烏蘭察布體驗店、冠名店、商超銷售專區等營銷網絡,并借助覆蓋央視、航空、鐵路、公路、報刊、網絡的宣傳體系,開展預制菜產品推廣。預制菜授權企業達到 23 家,產品用標率達到 90%,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和軟實力。
烏蘭察布市下一步將成立預制菜產業發展工作專班,出臺《烏蘭察布市關于推進預制菜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建設特色化標準化預制菜園區基地,提升預制菜產業智能化科技化水平,靶向破解烏蘭察布市預制菜產業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加快預制菜產業相關工作細化落地,從而全面提升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為自治區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作出積極貢獻。
好食材成就好味道
把預制菜變成“致富菜”
巴彥淖爾市現有規模以上預制菜加工企業 14 家 (其中自治區以上龍頭企業 8 家),大部分為牛羊肉制品及醬菜企業,預制菜種類現有鮮食玉米、牛肉干、牛肉醬、肚包肉、羊雜等 25 個品種。2022 年,全市生產各類牛羊肉預制菜產品1000 噸左右,各類醬菜類預制菜1500 噸。據不完全統計,2022 年,巴彥淖爾市預制菜銷售收入達4.9 億元。
巴彥淖爾生產的綠色、有機、高端、優質農產品,為發展預制菜提供基礎和保障;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及帶動效應,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聚集;圍繞“陜壩味道”等品牌,推動巴彥淖爾特色美食預制菜發展。
巴彥淖爾市針對目前已經上市及正在研發上市的預制菜產品,規范和制定產品標準,通過開展牛羊預制菜加工及工藝技術等標準制定,全面提升巴彥淖爾市預制菜品牌和附加值。除發展傳統的商超零售模式外,進一步推進線上銷售模式,發展“美團買菜”等社區團購模式,將預制菜特別是具有巴彥淖爾傳統美食特色的預制菜銷往全國。積極開展以牛羊肉及副產物為主預制菜即食產品、方便產品、風味產品、家庭產品、半成品、地方特色產品等的研究開發。聯合內蒙古農大、江南大學中式牛羊肉食品“味—質”協同提升關鍵技術集成與產業示范、速食羊肉方便食品集成開發研究項目、羊副產物精深加工等項目研究與開發,讓好食材成就好味道,把預制菜變成“致富菜”。
版權聲明:內蒙古經濟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471-3285388???蒙ICP備2021003034號-1
Copyright © 2016- 內蒙古經濟網 All Rights Reserved